力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0-12-09
字体:【大】【中】【小】

教师基层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党在高校开展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党与高校、师生最密切、最直接联系的一线党组织。

城工系的前身是城市地下工程教学科研团队,组织关系隶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现有教师11人,其中党员8名。主要职责是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运营期间安全问题的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多年来,城工系党支部以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文件、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及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两级党组织指导下,积极研究探索高校党建工作新模式、新方法,并取得良好成效。

围绕如何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加快学科与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城工系党支部采取多种方式,丰富党支部活动,调动党员活动积极性,开拓党建新阵地,增加社会实践与沟通,与企业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开展合作共建,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养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团队力量得到进一步凝聚,加快了双一流建设,同时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输送可靠的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1)拓展党建新阵地,加强合作共建。

为启发教育教学方式、明确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志愿服务社会的积极性,2018年响应市委教工委北京高校红色“1+1”活动的号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城工系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与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红色1+1支部共建活动,并签订合作协议。协议从共筑组织基础、共促队伍建设、共促产学科研、共谋双方发展四个方面开展攻坚合作。

2019年,在中煤天津设计公司总部会议室,双方就红色“1+1”支部共建、产学研结合以及就业人才培养与输送等方面展开交流。借助红色“1+1”支部共建的合作契机,保持“长期、高效、互惠、共赢”,打开“校企合作、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通过共建活动平台、分享工作资源、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等途径,实现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良性互动,达到推动发展、服务社会、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目标要求,进一步促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的建设。

(2)践行本科生导师制,做好传帮带。

本科生导师制是我校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这一制度集中体现为“导师主导、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研究生协助、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的“五位一体”的组织模式。

为建设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基于自身特色,探索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核心工作内容包括:指导学生学业成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全程导师制赋予了本科生教育工作新的特色和内涵,并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工作举措,取得良好成效。

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背景下,城工系党支部定期召开导师制会议并做会议记录,做到对学生点对点的指导与教育。进一步,动员本科生各年级成绩优秀同学用课余时间来讲解、督促学业困难的同学进行不及格科目的学习。督学工作小组设组长一名,年级组长四名。每个年级分组分别设有两个分组:督学分组、学员分组。学员分组的组长监督管理本年级学员的学习情况,按其性格及学习侧重点设立督学骨干与学员“一对一”帮扶对子。全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到服务同学的队伍中,真正地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为了凝聚团队力量,支部书记定期组织与本科、硕士、博士学生支部座谈交流,制定了导师讲座、学生汇报的模式。

从名师教授到大学本科,跨年级跨梯度报告,包括学习、科研、思想等,拓宽了大家对专业的认知,为低年级同学指明了方向,使学生在不断交流中找到自己的榜样,树立了信心。同样,对于教师而言,也了解了学生的状态与想法,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多样性。

(3)注重教师思想,凝聚团队力量。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系党支部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多人次获得各级奖励与荣誉。各位教师努力拼搏,积极开拓进取,发挥学科优势,建设一流学科。

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离不开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支部书记每月按期举行“三会一课”,传达上级指示及新思想,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觉悟,认真深入学习总书记北京师范大学讲话、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习近平在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等,以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引导自己不断奋发图强。同时积极组织老中青教师交流会,针对教学、科研、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开怀畅谈,认真解读自己,既缓解了压力,增进了感情,还学到了方法,党支部建设蓬勃发展。

(4)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凸显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长期发展需要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我系《城市地下工程》与《土力学》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掘知识点中的教育因素,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引入课堂,如《超级工程》系列、《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等;发掘运用专业历史和人物史中的科学的事迹风采,如詹天佑、茅以升、林治远等,利用他们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历程,来引导教育学生。把培养筑梦新时代、民族复兴的精神融入课程,提升家国情怀,政治担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符合新时代特征的职业素养。

(5)组织红色主题教育,提高党性修养。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基于新时代社会形势,将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红色文化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为丰富党员精神生活,多形式多色彩提高党员党性素质修养,在城工系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利用新媒体实现支部书记按期组织讲党课、现场主题教育、提交学习感悟等。

教师党支部利用学习强国app,党员E先锋等新媒体,组织学习、收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理论、新党章;组织参加爱国观影活动;组织学习黄大年、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并提交学习感悟;组织参观西山无名英雄纪念馆和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现场教育活动。

2017年11月6日,系党支部部分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游览卢沟桥、园博园活动。

2018年9月15日,支部全体教师党员及部分学生党员前往延庆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永葆初心,缅怀先烈”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活动,激发了广大学生党员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党性觉悟,支部成员们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牢记使命,坚决拥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认真做好当前实际工作,以青春报效国家,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树立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2020年疫情肆虐,在抗疫期间,党支部积极开展线上党建工作与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先后召开6次现场学习交流活动,并积极为国定贫困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定点帮扶地广西都安捐款,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6)融合学科建设,搭建信息化实践平台。

在工业模式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工业化与信息化将更加深度融合。根据城市地下工程未来发展趋势,培养能够适应新一轮产业升级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十分迫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以构建创新型城市地下工程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基于城市地下工程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三维物理模型实验系统和三维仿真模拟系统,在实践教学团队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隧道掘进支护系统稳定性模拟”、“膨胀土中锚杆的预应力值变化模型实验”、“新建隧道下穿既有盾构隧道模型实验”、“深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实验”等实践课题研究。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工程第一现场,进而能够直观地学习地下工程施工工艺,通过实验室的模拟实验,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7)党建引领业务,科教成果丰硕。

没有创新就没有动力,在北京市城市建设服务方面,党支部成员先后承担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北京市产学研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项目,为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与地铁建设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初,城市地下工程入选北京市“高精尖”交叉学科,并顺利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2019年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顺利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为学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获得学院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培养学生成才方面,首先在抓主干课程的建设,教学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城市地下工程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教育先锋号”。《城市地下工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获得煤炭行业优秀教材特等奖;《土力学简明教程》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教学团队在城市地下工程方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方面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深入实际人才培育思想和理念,在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方面,构建创新人才全员全程育人体系方面,多次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助力首都建设,贡献城工力量。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城工系师生助力城市地下工程行业发展,创新发展了盾构施工引起地层位移的时空发展规律及控制技术、地铁穿越重大风险工程安全控制技术,紧邻运营地铁超大深基坑稳定理论与微变形安全控制技术等一批行业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并应用于实际,既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又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党支部为了提高党建质量、增强党建效果,积极发挥专业特色,首先从思想上认识、重视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性,支部书记先行垂范,支部党员种好责任田,站稳基层桥头堡;二是再次不断创新支部建设模式,开拓支部工作新路径、新阵地、新平台,从支部共建、导师制、课程思政,打造“理论+实践+辅导”模式,各种路径相辅相成,发挥协同育人机制。没有创新就没有动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形势,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矢志努力探索支部党建新思路、新方法。